经过数月的反补贴调查,欧盟本周三宣布下月起将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额外关税,中方对此举措表示强烈不满。业内担忧北京的报复可能会重创欧洲对华贸易,但中国的经济也会因反制措施而受挫吗?
欧盟委员会本周三(6月12日)宣布,将从下月起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最高达38.1%的额外关税。而且,这项政策将不只针对中国品牌汽车,还包括欧洲汽车制造商宝马、大众、奔驰在中国生产、进口至欧洲的电动汽车。
欧盟表示,基于这些汽车制造商配合调查的程度不同和其他考量,所征收的关税也有所区别,相对配合的宝马和特斯拉在中国产的电动汽车面临21%的关税、中国制造商吉利汽车则是20%;比亚迪因为十分配合所以将被征收17.4%、不配合调查的上汽则面临38.1%的新关税。
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周三的例行记者会上回应称,欧盟新公布的关税措施是“典型的保护主义”。
“欧方以此为由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,违背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贸易规则,损害中欧经贸合作和全球汽车产供链稳定,最终也会损害欧洲自身利益。”林剑说:“我们敦促欧方恪守支持自由贸易、反对保护主义的承诺,同中方一道维护好中欧经贸合作大局。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。”
同日,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也就此表态:“中方对此高度关切、强烈不满,中国产业界对此深感失望、坚决反对。”该发言人还称,是以“维护公平竞争”为名行“破坏公平竞争”之实,是最大的“不公平”。
经过几个月的反补贴调查,欧盟的关税措施终于尘埃落定。在此前不久,美国已把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提高至100%。尽管欧盟的关税税率不及美国,但外界仍然担忧,欧盟此举会招致北京的报复。
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(CSIS)贸易专家、曾任克林顿政府贸易官员的莱茵施(William Reinsch)在接受本台采访时分析说,尽管中国的报复在意料之中,但并非迫在眉睫。
他说:“中国总是会进行报复,尽管并不总是立即进行,也不总是以预期的方式进行。他们善于找到既给目标企业造成痛苦又不会损害自己企业的方式,而这可能需要一段时间。”
莱茵施进一步分析说,毋庸置疑,欧盟汽车制造商将首当其冲。“由于一些欧盟汽车制造商在中国占有重要地位,它们显然是报复的目标。看起来该行业对此感到担忧,但中国很可能会在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进行报复。”
本台日前报道,中国已经对主要产自法国的进口白兰地酒启动反倾销调查,并于今年4月通过相关法律,以增强北京在美国或欧盟对中国出口产品征收关税时的反制能力。上述欧盟的消息公布后,部分依赖中国市场销售的欧洲汽车制造商股价应声下跌。
美国智库兰德公司(RAND Corporation)中国事务专家何天睦(Timothy Heath)告诉本台,中国可能会对欧洲对华出口的商品征收关税,包括汽车、飞机和酒类等奢侈品。他说:“欧洲汽车制造商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可能会缩减,鉴于他们对中国市场的销售和生产依赖,这一影响十分重大。”
莱茵施还指出,欧盟的关税只是为本土制造商争取竞争优势,不足以将进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排除在欧盟市场之外。他说:“如果关税最终将中国电动汽车挤出欧洲市场,鉴于汽车行业的重要性,这将对中国经济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。”
何天睦则认为,中国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可能被迫转向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市场,以弥补美国和受保护的欧洲市场的准入不足。
据欧洲运输与环境联合会(T&E)3月的一项分析,2023年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占欧盟市场总份额的约19.5%,预计今年这一占比将上升至25.4%